WEFV2626EFCEYYYB15VEF |
內容簡介
本書《起向高樓敲曉鐘—一個杏壇園丁的教育情懷(二版)》,有作者經營學校的一些理念與做法,有對教育現狀提出個人拙見予以針砭,也有興致來時試寫的詩句,而以「聲聲句句都是愛,點點滴滴無限情」貫穿其間,將這些為教育、為學生、為生命的真愛組合而成的套餐,端上桌面,有請關心教育、懷抱理想、並熱愛生命的讀者諸君細細品嚐。
「起向高樓撞曉鐘,尚多昏睡正懵懵,縱令日暮醒猶得,不信人間耳盡聾。」(明‧王陽明〈睡起偶成〉)作者改取輕輕的「敲」,以《起向高樓敲曉鐘》為書名,因為他天真的相信,今天太多假性昏睡、裝聾作啞的人,只要聽聞輕敲的晨鐘,內心深處自然而然就會升起一陣陣的悸動。作者忝為杏壇小園丁,長久以來,在這塊園地上,與師生為伍,培德育才,竭心盡智,總是全力以赴。看到一棵棵的樹苗,長成高聳入雲的參天巨木,那真是生命的喜悅,也是作者一向的堅持與憧憬。幼小的心靈,需要大人呵護,循循善誘,持之以恆,教育的愛才能在這個世界暢遂滋榮,並不斷擴展。
吳校長在自序中寫到: 「教育是精神的國防,是衡量國家競爭力最重要的指標。所以『教育改革』是今天世界共通的語言。為了培養更多高素質的國民,為了造就一代勝過一代的人才,每個國家地區無不以更關注教育,更支持教育,更改革教育,作為增強其競爭力最基礎的建設。從『教育改革』看『教育鬆綁』,筆者的見解是宜鬆卻仍被綁者,就要鬆其綁,使之更富彈性,更具多元,更能發揮創意;反之,宜綁卻已見其鬆者,就要綁其鬆,以保教育品質免於滑落,以維教育倫常於不墜。鬆其不宜綁者,固然是改革;綁其不宜鬆者,一樣也是改革。改革的真諦應該是改革之後比改革之前更符合大家的期待。……是以,鬆教育之綁是教改,但絕不等於教改成功。此從廣設高中大學、中小學教科書全面開放、技專院校幾至無限上綱升格等等教改措施所衍生的一些負面效應,乃至今日校園師生在為人、處事及治學態度上欠缺嚴謹,道德責任之不敵私慾功利等,都可看出問題的端倪。」
本書承蒙教育部黃前部長榮村、前教育廳陳廳長倬民、台北市政府教育局吳局長清基等人為之序,並為佳許及勉勵,令作者點滴在心,銘感五中。
吳清基先生於序中言及:「《起向高樓敲曉鐘》一書作者吳正牧校長以喜悅的心、無私的愛、豐沛的熱誠、堅定的理想、始終如一且永不放棄的教育情懷,以杏壇園丁自居,信守教育承諾的生命軌跡。對學生細心呵護、循循善誘、助其成長、導其求真行善惟美;對老師關懷尊重、合理規範、鼓勵進修、促其專業發展與自主;辦學採人性化企業經營,提升教學與行政績效、追求教育品質與教學創新、兼顧培德與育才、兼重科技與藝文,全心全意的為營造優質的學校環境、型塑人性關懷的教育文化、締造精緻創新的教育活動、塑造卓越的學校教育團隊,以確保學生受教權益、提升學生學習成就而奉獻付出。」
黃榮村先生的序則提到:「這本《起向高樓敲曉鐘》,在我看來這是一位真誠的杏壇園丁,充分表達了他對教育的愛與情,並且在敲完曉鐘之後心中有夢,正在起造一座更大更寬廣的教育高樓。吳校長也是一位敢言直言的人,他對教改與教育的本質見識不凡,像倡議『德育第一,五育並進』、『教改應以提高教學效果,提升教育品質為首要之務』等項,都是今日甚為珍貴的教育情懷。」
陳倬民先生嘉許此書:「在讀完這冊《起向高樓敲曉鐘》之后,我內心有著無比的興奮,我個人過去在從事教育及教育行政工作時,將教育定位為:『增加受教者的心靈彈性』,正是心靈地圖中『愛』的定義:『滋養個人和他人心靈成長,進而擴充自我的意願。』吳校長以愛及情來貫穿全書,實具有教育家的風範。」
此書是校長、教師、學生、及教育工作者和家長值得仔細品味的一冊好書。 期望這本書的發行,帶動各級校長能領航教育新象、教師能創意耕耘教學、家長能合夥教育發展、學生能歡欣永續學習;期盼所有關心與從事教育工作的夥伴們一起逐夢踏實,攜手共行。
作者簡介
吳正牧
台灣桃園人,1947年生
學歷
大園鄉溪海國小、省立武陵中學、省立臺北師專、私立淡江大學公共行政系、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
經歷
中小學教師、空大兼任講師、花蓮、苗栗、桃園縣政府教育局督學、桃園縣政府教育局社教課長、桃園縣立文化中心(今文化
局)首任主任、行政院勞委會勞工教育科科長、台灣省教育廳台灣書店總經理、國立中壢高級商業職業學校校長。
考試及格
普通考試普通行政人員、乙等特種考事人事行政人員、分類職位第七職等特考教育行政。
現職
國立武陵高級中學校長
著作
《我國中小學教科書供應品質研究》(1994年5月)
《與書共舞》(1995年7月)
《人文實驗》(1995年7月)
《小節》(1995年8月)
《師說心語》(1999年5月)
目錄
起向高樓敲曉鐘——一個杏壇園丁的教育情懷
黃序3
陳序5
吳序7
自序10
目次13
輯一 聲聲句句都是愛
一、 新世紀的公民教育19
二、 邁向學習型的社會24
三、 導生在那裡,導師在那裡30
四、 品德決定勝負35
五、 對教育變革的期待43
六、 編印學科重點熟讀專輯的想法與做法53
七、 前進大學贏的策略57
八、 進步、活力、卓越67
九、 再站起來|從「量」到「質」的思考79
十、 榮耀武陵,捨我其誰90?@
十一、營造高中生主動性學習和研究性學習的空間105?@
十二、教科書「統」「審」平議及「一綱多本」的迷思132?@
十三、醫病倫理VS生命教育157
輯二 點點滴滴無限情
一、 耕心亭記175
二、 植福園寫生179
三、 最美的,還是184
四、 人人都可御風而上191
五、 生命之歌194
六、 專注+勤奮+毅力=讀書成功200
七、 校長請你喝咖啡206
八、 小事,就是大事212
九、 旅行是最好的老師215
十、 面具,要不要掀開?224
十一、和困境做朋友229
十二、一所職校的藝術天地233
十三、佳聯妙對滿校園240?@
輯三 附錄
一、躍動257
二、起飛258
三、感激有您260
四、金牌老師262
五、人間五月天264
六、生命是一首詩266
七、祝勉新人270
八、常懷青綠情272
九、記吳校長在壢商的日子280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7614964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293頁 / 16k菊 / 14.8 x 21 x 1.47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3月13日,將是廣東支援湖北武漢第十四批醫療隊到武漢的第30天。這支322人組成的「白衣軍團」,每天身著防護服,近距離接觸新冠肺炎患者,用堅強的生命守護生命。今天,讓我們傾聽幾位白衣戰士在武漢一線的苦與樂。 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護士何芳: 家近在咫尺,卻選擇堅守一線 何芳是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燒傷科創面治療中心的一名專科護士,今年42歲的她,在疫情面前,她回到武漢家鄉,加入抗擊疫情。她住的酒店與她在武漢的家只相隔10分鐘的路程,但她卻從沒提過想回家看看。在工作上,她對病人特別細心,走到哪裡都用一口純正的武漢話與病人交流。她負責的病人病情較複雜,護理操作多,但都仔細地為患者提供護理治療。 「1月27日,醫院發出應急救治梯隊的召集令,我第一時間報名參加。當2月12日接到馳援武漢的命令時,我第一時間向護理部遞交了『請戰書』,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一名護士,一個武漢人,我義不容辭地選擇馳援武漢,這是一種責無旁貸的使命感。」 何芳說。 「作為廣東支援湖北武漢第十四批醫療隊,到漢已經快一個月了,我們接管的病區是武漢市第一醫院感染十三病區,因為我們的到來,那些滯留家中隔離的患者看到了生的希望。時間就是生命,在隊友們的精心治療和護理後,病區里每天都有患者陸續出院,這是對我們工作最有價值的認可。」何芳說。 ... 她說,自己所管的一組是三個由病重到病危的患者。這些患者的治療和護理相對輕癥患者要複雜很多。持續心電監護、高流量吸氧、定時協助翻身、拍背、鼻飼、胃管持續注入營養液,還有患者不定時的大小便需要及時的清理,保持皮膚的乾淨整潔,做好預防壓瘡和失禁性皮炎的護理等等一系列工作都不容絲毫疏忽。 「有的患者煩躁不安的時候會隨時掙紮起來,有非計劃拔管的風險。因此,我們上班時幾乎所有的時間都在病房陪伴著他們,及時觀察記錄,做好各種護理措施,確保患者能轉危為安。」何芳說,「看到他們病情穩定下來,我覺得再辛苦都值得的,每次下班脫下防護服的那一刻,手術衣都濕透,臉上被勒出深深的痕跡,耳朵都是疼的,但心裡是滿懷希望的,看見一個個患者逐漸康復出院,這是莫大的安慰。」 ... 何芳說,每當下班走出醫院,抬頭看見燦爛陽光的那一刻,她就看到了生的希望。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武漢人,能參與這次馳援家鄉的疫情阻擊戰,倍感自豪。「當我的家鄉武漢有難,我選擇挺身而出逆行,用這樣一種方式來陪伴我的家鄉,我的家人,雖我個人的力量是微小的,但是我們手牽手團結起來的力量是強大的,武漢,我會陪著你一點點走出陰霾,我堅信我們大家一定會重見勝利的曙光。」她說。 佛山市婦幼保健院急診科護師袁桂林: 時時去安慰,讓阿姨不再那麼痛 佛山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佛山市婦幼保健院急診科護師袁桂林分享了她與24床阿姨相處23天的小故事。 ... 袁桂林說,第一次見阿姨時,阿姨氣憤地從病房衝出來,問怎麼還不給她測血糖。醫護人員趕緊安撫她,跟她解釋,但阿姨什麼都聽不進,站在那裡不停抱怨。 「當時我很沮喪,解釋說本來計劃早上六點半做治療,看她還在熟睡又沒有到時間,想讓她多睡會再治療。我以為阿姨能理解,結果她的情緒更加激動了。」袁桂林說。後來才知道,原來阿姨的丈夫住在另外一家醫院,而唯一的兒子這次疫情中去世了。在接下來的日子裡,袁桂林經常會去安慰阿姨。 「有一天接班時,我被一個大嗓門的聲音嚇到,對方喊道『袁桂林』。當時我很驚喜,居然有人記得我的名字。一看原來是那位阿姨,我趕緊過去,問她有什麼需要幫忙的。」袁桂林說,結果,那天阿姨心情不錯,說病快好了,很快就出院了,很捨不得醫護人員。接下來的日子,老人家開朗了很多,只是想起兒子,她還是會很難過,她說小孫子還不知道爸爸的事情,以為爸爸去國外了,等他長大點再告訴他。 ... 「失去兒子成為阿姨心中抹不去的傷痛。我安慰她說:只要您心中想念,他便從未離開過。」袁桂林說,「希望在此次疫情中失去家人的同胞們,能早點走出陰霾,重新擁抱生活。」 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護士王妙婷: 在防護服下超負荷地工作,每天都在挑戰生理極限 佛山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護士王妙婷說,每一天,醫護人員都必須穿著防護服在臨床工作,憋氣、憋尿已經變成了他們在武漢隔離病房的一種生存技巧。胸悶、氣促、頭暈、嘔吐讓她們的工作效率比在普通病房降低了近四倍。 王妙婷說,幾天前,他們去協作病房裡幾個病情比較重、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解大便。「我們給他們抹身清洗,來回的搬動病人導致耗氧量劇增,我感到頭暈,胸悶,處理完病人後我就吐了。你能想像帶著口罩,嘔吐物就在口罩里,然後你還得堅持工作那種感覺嗎?」一名護士說,「後來,組長安排我提前出艙了,之後的每一天,我都是寧願挨餓上班,只吃一點點,堅持到下班。」 ... 「我試過上班前喝多了水,然後上班沒多久就開始尿急。雖然穿了紙尿褲,但是我發現解不出來,一直忍到下班回酒店,整整八個小時沒排尿。連續上了三天班後,尿頻、尿急癥狀明顯,怕得泌尿系感染,休息那天拚命灌水。去一次隔離病房,你就能體會那種欲解不能的感覺,很酸爽。」另一位護士說。 還有一位護士說,剛到武漢時水土不服,胃部不適,因為要上夜班,出發前吃了一顆嗎丁啉。然後穿完防護服到病房接班沒多久,感覺天旋地轉,之後就被同事扶著走出了隔離病房。「我都不知道那天我到底有沒有暈倒,大腦有那麼一瞬間是空白的!其實我吃藥就是為了堅持上完這個夜班,但是最後還是沒能堅持住,提前出艙了。」這名護士說。 王妙婷說,「那天看到有個醫生站在角落,一動不動,我問他話也沒有應我,走過去跟他匯報病情,他苦笑著說,本來想找個安靜的地方上個廁所,發現穿著紙尿褲真的很難解小便,被你這麼一打擾,更解不出來了。」 【南方日報記者】夏小荔 【通訊員】 何芳 葉麗 王妙婷 孫凱 張曉輝 受訪者供圖 【作者】 夏小荔 【來源】 非常醫+1南方號
WEFV2626EFCEYYYB15VEF |
文章來源取自於:
壹讀 https://read01.com/OAG4aAm.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290017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潭子染出滿意的髮色學生染髮推薦髮廊台中西屯髮色去色處理推薦染髮店神岡日韓髮型推薦髮型設計工作室大里剪髮推薦學生染髮推薦髮廊
石岡逗號瀏海推薦髮廊 后里髮根不好剪推薦染髮店 染髮技術最好的台中髮廊后里氧氣瀏海推薦髮廊 沙鹿雙色全染專業剪髮推薦髮廊 灰色霧感台中染髮推薦台中東區英倫油頭專業剪髮推薦髮廊 大肚結構護髮 Dcard推薦的台中護髮染髮燙髮推薦后里齊耳瀏海短髮推薦髮型設計工作室 神岡LOB髮型修改推薦髮廊 灰色霧感台中染髮推薦